▲通过“应急管理一张图”进行科学分析,为应急指挥决策提供参考
作为一个常住人口超过2100万的超大城市,一旦发生突发风险,则可能面临巨大挑战。目前,成都已进入主汛期,今年夏天会不会有洪水,地质灾害会不会更多?怎么预警?市民的安全如何保障?成都“智慧+应急”双管齐下筑牢汛期安全屏障。
贴近实战
针对汛期提前开展应急综合演练
成都市发生历史罕见的极端持续暴雨天气,市气象台连续发布两次暴雨红色预警,沱江、金马河河段出现洪峰流量超百年一遇洪水,金堂县沿河房屋被淹……
前不久,四川省2022年应对暴雨洪涝地震地质灾害实战演练正式拉开序幕,成都作为3个分演练场之一,演练中救援队伍奔赴各演练现场。
在演练市级指挥部——成都市网络理政中心内巨大的显示屏,正实时播放着指挥部和每个演练现场的实况,屏幕一侧的“应急指挥一张图”实时展现每个点位的安全风险、应急资源力量等基础信息,及时生成灾害事故应急响应手册,辅助指挥人员科学决策、高效处置。
“演练全程突出创新和联合,覆盖了相关的区(市)县。”成都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整个演练设置了预警发布、响应启动、地铁被困人员转移、水域救援、无人机“5G”应急通信组网运行等20个演练科目,跨区域、全方位、多角度真实检验了成都的应急救援能力。
科技赋能
精准提高应急救援智慧水平
成都在实施智慧韧性安全城市建设过程中,通过深化科技赋能,提高应急智慧治理水平,提高灾害预警水平。
成都市应急管理局科技和信息化处相关负责人表示,目前成都通过运用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,提高重大风险感知的灵敏度、风险研判的准确度和应急反应的及时度。“针对防汛,成都开发建设‘应急管理一张图’和防汛专题应用场景。”该负责人说,通过“应急管理一张图”能一图呈现雨量站、河道、水库、地质灾害点位综合监测以及应急救援力量分布等情况,对气象、雨情、水情进行多维度分析,为应急指挥决策提供参考。同时,同步开发“成都应急一张图”APP,直观展现灾害点位周边应急资源、避难场所等,自动规划救援疏散线路。
【同步播报】
在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较高市(县)
设置市级救灾物资前置储备库
与此同时,成都还不断深化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。“我们现正推进在都江堰市、大邑县、金堂县、简阳市等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较高的市(县)设置市级救灾物资前置储备库。”成都市应急管理局综合减灾处相关负责人透露,已前置帐篷、棉衣裤、棉被等10类5万余件救灾物资,以满足成都市作为超大城市的救灾物资需求,确保紧急情况下物资能在8小时内运达受灾区域。